中國制造正面臨沖擊。為什么?屬于中國制造和建筑范疇的中國鋼結構工程能走多久?
讓我們看看中國鋼結構工程的成本構成,你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。在制造成本中,勞動力成本占了很大很大一部分。在過去的兩年里,從2010年中到2013年,歐洲和美國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逐年下降,但生產效率高于中國工人。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,由于中國工人工資的上漲和生產率落后于工資,到2015年左右,對于大多數北美產品來說,美國的生產將變得與中國相同??紤]到中國能源成本、運輸和供應鏈風險、關稅成本等因素,中國鋼結構工程只能維持3年左右。
就近發表的一份新報告預測。前列強已經被擠到一邊。只有多年后,中國才能失去建筑業的大支出者。除住宅、商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外,推廣因素主要來自新的鐵路、道路和電力基礎設施項目。未來十年,建設支出預計將達到97.7萬億美元,中國將占據主到地位。十二五期間,是建筑業高水平、高水平、大規模發展的時期。從世界經濟形勢來看,是后危機時期。準確把握建筑市場的發展變化,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,是當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行業發展的緊迫任務。
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。實施制造強國和科技強國戰略,實現包括鋼結構工程在內的中國制造業的整體轉型,已經迫在眉睫。